贵阳市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
为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教育“强省会”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贵阳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通过教育系统的积极努力,“十三五”期间贵阳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市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纵深推进“教育立市”发展战略,高定位抓教育、高站位促发展,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管教育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构建了各级人大政协督促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委教育工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推进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统一战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党的建设与教育发展同频共振,汇聚了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展教育事业的合力,形成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育投入保障更加有力。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两个确保”,每年压缩行政经费支持教育发展。“十三五”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共计投入612.55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长了230.26亿元,增幅为60.23%;年度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5年的112.96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86.33亿元,增长了73.37亿元,增幅为64.95%。
教师队伍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着力建强教师队伍、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扩充教师总量,“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补充教师6082人,师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师梯度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全省率先实现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推动义务教育入学方式改革,搭建“贵阳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实施“阳光招生”、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德育安全网格化管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教育督导常态化视导和教育质量监测,全面推进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公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推动中考科目、方式、组织等改革,改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形成多元多维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教育治理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共同体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深入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广泛应用。
教育服务能力更加强大。“十三五”期间,全市通过“百校攻坚”、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等教育项目工程,完成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学校项目593个,新增学位14.28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从31.31%提升到52.84%,增长21.53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普惠率从50.94%提升到86.50%,增长35.5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人数占比从65.25%提升到85.49%,增长20.2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91.7%提升到94.61%,增长2.9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7.8%提升到66.85%,增长9.0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41个百分点和12.45个百分点。
教育脱贫成果更加显著。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教育保障要求,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推进教育帮扶工程,推动教育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建成5所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易地扶贫搬迁点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入学。加大学生资助力度,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2.94亿元,惠及学生192.8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巩固提升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质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7.56亿元,惠及学生100余万人。推进“校农结合”,实现“学生餐贵州产”,累计采购本省农产品16.51万吨,采购金额12.84亿元,有力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产业结构调整。
教育开放合作更加多元。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新西兰、东盟等国家、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大力引进北京、上海等地一批知名院校来筑办学,领办联办学校200余所,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落地开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教育共建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省会城市责任与担当,帮扶省内其他市州学校99所,惠及学生120万人次。县域教育交流更加深化,本土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彰显,有效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
校园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率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医疗机构与学校的联动机制;率先开展防控指导,编制和实施《贵阳市教育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率先启动健康摸排,持续追踪全市300万师生及其同居住人员健康状况;率先开展网课录播,组织1000余名教师录制小初高12个年级课程3886节,做到“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率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师生疫情期间心理困扰;率先实现返校复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学段返校复学;率先关爱特殊群体,落实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关爱贫困家庭儿童,保障援鄂和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子女入学。做到了“管理零缺位、追踪零漏洞、安全零失误、疫情零发生”。进一步健全了学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安全保障机制,建成校园安全网络平台,实现全市校园封闭管理工作100%,学校专职安保人员配备100%,中小学安装一键报警装置100%。
二、新发展阶段贵阳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贵阳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我省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阳正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做到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努力把贵阳建设成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排头兵、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新篇章。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要求贵阳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加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作用,为贵阳市实现“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更加有力地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二)贵阳教育面对的新挑战
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给予贵阳教育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学校布局滞后于城市发展,学位供给滞后于人口增长,资源供给滞后于群众需求。发展方式亟需转变。育人方式与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资源配置方式与实现区域、城乡、校际均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评价方式与破除“五唯”的要求不相适应。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教师总量不能满足教学质量提升要求,教师培养和评价机制不能满足专业发展要求,管理干部素养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要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教育治理亟需转观念,教育“放管服”亟需扩空间,学校办学亟需增活力,教育督导亟需“长牙齿”。教育服务还不到位。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汇集人才的能力有待加强,推动创新创业的能力有待加强,贵阳的教育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十四五”期间贵阳教育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贵州特色教育强省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纵深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提升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在全省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彻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不偏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动摇、不偏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不偏离,教育学生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新发展理念贯彻教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教育发展模式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教育质量变革、发展动力变革和育人方式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富效率、更为安全的教育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高水平普及。打造更加公平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实现教育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安全相统一。构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体化发展。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导,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贵阳贵安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才奠定根基,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创设环境。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贵阳教育实现从规模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党管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标准补短板,高水平强弱项,做大、做优、做强、做实、做精、做特、做真、做美贵阳教育。
注:
做大贵阳教育,大幅增加学位;
做优贵阳教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学校布局;
做强贵阳教育,高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
做实贵阳教育,立足于贵州、贵阳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实在在做教育,不慕虚功;
做精贵阳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做特贵阳教育,实现一校一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做真贵阳教育,推进课堂变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学习的场景和学习空间;
做美贵阳教育,做好文化传承,教育创新,使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浪漫和现实结合起来。
到2025年,建成符合贵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700万人口教育需求、服务7000亿GDP产出需要,助力27%首位度实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更加有作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治理能力更加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协同育人体系更富质量,教育保障水平更加提升,教育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形成高标准多样态、高水平多类别、高品质多元化的高质量教育发展新局面,建成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教育中心城市,为2035年建成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全国知名、更加具有影响力的西部教育新高地,为高水平现代化教育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塑造首位度更高的省会城市教育发展新优势,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新突破。发展公平教育、优质教育、智慧教育、绿色教育,城市教育功能更加完善,教育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教育发展中心城市。
——教育现代化治理创新城市。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促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构建全社会常态化参与教育治理的新体制新机制,持续推进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贵阳教育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治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能力,支撑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家校社协同育人先进城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全员、全程、全社会育人体制机制,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协同育人和共同发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跨越式发展示范城市。率先实现教育发展模式转型,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提升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品质,实现新一轮贵阳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提升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5%以上,示范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实现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乡镇中心有2所以上幼儿园,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且有实际需求的村有1所以上幼儿园。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管体系,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消除“小学化”现象,幼儿园保教质量大幅提升。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基本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享受公办教育待遇的比例不低于85%。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显著缩小。到2025年,各区(市、县)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达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严格落实“双减”要求,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普通高中: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聚焦“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积极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实现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2025年,省级示范或特色示范高中占全市普通高中的比例达到44%以上,现有省级示范性高中全部完成新标准下的示范性高中复评工作。
职业教育:全面完成7所“中职强基工程”项目建设,打造2-3所省级优质中职学校,建成8-10个中职骨干专业。力争培育1所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将规划保留的县级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以上。打造3-4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一批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力争培育1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或专业群)。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贵阳康养职业大学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推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
高等教育:力争将贵阳学院建成为以服务大数据与数字经济为特色,应用科技领域优势凸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指导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引导省属、市属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
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体系。全市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培训累计达到4.8万人,15周岁以上文盲率降低到2%左右。
四、“十四五”期间贵阳教育发展主要任务
(一)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市委教育工委对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全面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省委、市委权威,确保中央、省委、市委政令畅通,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使全系统干部教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在全市公办中小学全面建立以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党建学校创建、“筑城十带 固本千星”教育党建示范线建设,推动民办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增强学校党组织书记的主责、主业意识,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切实筑牢抵御宗教渗透防线。
(二)纵深推进“五育并举”
构建“一主线两载体三支柱四结合”的大中小幼一体化“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强化课程开发和活动开展两个载体,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衔接,抓好国家、地方、校本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有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特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工作机制、师资队伍、教育阵地三个支柱建设,完善三全育人常态化工作机制;建设以班主任为主体,音体美和心理健康教师协同,全体教师参与的全员育德师资队伍;积极开拓校内外资源,强化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等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感悟相结合、思政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教育资源相结合,深化五育融合,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大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
1.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按照“15分钟生活圈”建设要求,推进学前教育小型化、进社区,大力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办园质量,推进幼儿园达标改造,加强各级各类示范幼儿园提升创建,加快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资源管理中心;加强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规范开展“幼小衔接”,深化家园共育。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整体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各区(市、县)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力争2个区(市、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验收。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工程,组建区域联盟、县域学区、乡镇综合体三类教育共同体,全市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强校工程”标准,校际间、城乡间差异进一步缩小。实施义务教育管理提升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及“双减”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基本要求,加强和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加强特殊教育的教研指导,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3.促进高中教育全面提质发展
抓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完善适应新高考的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和支持开展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创建升类,研制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并适时启动评估认定,不断提升示范性高中占比,整体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对应高考“强基计划”,举办好普通高中强基计划班,提高高中学科竞争力;实施县域公办高中振兴计划,以城区优质高中带动县域公办普通高中发展。
4.促进职业教育强基提质
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构建高职为龙头、中职为主体,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贵阳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学校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促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改善中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稳定和扩大中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以国家示范、省级示范、省级“中职强基工程”项目校为基础,打造一批省级优质中职学校。重点打造3-4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成1-2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力争建成1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或专业群)、1所国家优质中职学校。
发挥“贵州清镇职教城”核心优势,围绕“1+7+1”重点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培育一批在省内享有知名度的特色骨干专业群和专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积极探索“五年一贯制”、“3+3”中高职衔接、“3+2”“3+1”高职本科衔接培养模式,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的融通培养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主导建立实体化运作的职教集团。深化“1+X”证书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一批“工匠工作室”,打造大国工匠培育基地,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对“强省会”产业布局的人才支撑和技能支撑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把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成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面向全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5.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以“强省会”战略为导向,推进贵阳学院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全面做特本科教育,支撑现代化城市发展。将贵阳学院建成为以服务大数据与数字经济为特色,应用科技领域优势凸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聚焦贵阳“1+7+1”重点产业布局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加快发展专业硕士研究教育,扩大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
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在筑省属高等学校发展,探索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按产业发展需要,建成一批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项目制服务方式,为产业行业企业提供科研和技改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探索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互聘制度和双向流动机制,支持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
6.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
建立全市统一领导、区(市、县)政府统筹、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协同联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及技能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体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办学实体,支持贵阳开放大学建设,挂牌贵阳社区大学,健全市级社区大学、县级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居教学点四级网络,全力打造一批社区教育示范校。
将扫盲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相结合,以文化、政策、法律等知识以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旅游等职业培训为主要学习内容,采取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课堂与现场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对全市15-59岁具有劳动能力未上学劳动者开展培训,有效增强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读写算基本文化能力和技能就业能力,促进人均受教育年限有效提升。
7.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壮大
建强教育管理干部、校园长、教研员及教师四支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活力,培育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打造高素质校长教师队伍。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分学科的立体式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搭建适合的学习平台。加强班主任,团、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等骨干力量的培养。高质量完成省级“百千万”培养任务,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一批“贵阳教育家”。
提升教师管理水平,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行动,探索对教职工编制进行创新管理。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推动各区(市、县)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在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职工编制缺口较大,无法通过挖潜增编、统筹调剂等方式满足用编需求的学段,推行“员额制”教师管理改革,配置标准以县和学校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报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员额制”教师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程序和办法选拔进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实名制管理。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实行“员额制”管理。
健全教师评价体系,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重点考评教书育人教学实绩。规范准入退出机制,实现全体教师持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上岗,开展教师资格五年一周期定期审核注册工作,建立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教师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坚持依法落实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进一步提高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待遇,鼓励优秀教师在乡村长期从教。深化绩效工资及其他奖励性工资分配改革,提高高校教师收入分配自主权。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四)切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贵阳特色的教育督导体系。建全教育督导机构,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专兼职督学队伍;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权威运行机制,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规范督导工作程序,突出评价重点,夯实职能部门、各级政府、学校的教育组织。
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生源结构、规范招生秩序、推进招生统筹,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各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实施特色发展。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及时清理违规学校,全面完成“公参民”学校治理,推动民办学校逐步过渡为审批地招生,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占比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实“严审批、严治理、严督导,限数量、限时间、限价格”的要求,规范办学行为,成立备案审查委员会,制定负面清单,规范培训合同文本、督促机构落实信息公示规定,强化对办学行为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处置;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实行网格化摸排管理、实施多部门联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查违规行为、黑机构、变异机构;加强广告宣传治理,依法查处校外培训机构变相发布、误导公众、制造家长焦虑等的广告行为;加强资金监管,建立监管专用账户,搭建市、区两级大数据平台,及时动态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情况,防范“违规收费”“卷款跑路”等现象。
(五)着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大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并深化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市级教育主干网络从IPV4到IPV6的升级平移和5G网络部署应用。到2025年,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无线IP 网络全覆盖、5G校园全覆盖。
实施“大数据+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互联网+教育、5G+教育、物联网+教育”示范工程,推进全市数字校园、智能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化、体系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建设智慧教育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教育大数据平台系统集成整合,赋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教育资源普惠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教育资源服务信息发布机制和沟通渠道,畅通学校、教师、学生应用资源的需求反馈渠道,实现信息的双向实时沟通。深化因材施教模式创新,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全过程数据整合,形成学习者画像,构建数据驱动下的“教师差异化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教育服务精准化”的因材施教新生态。
五、“十四五”期间贵阳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并执行《中共贵阳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工作原则、职能职责、组织架构、议事规则、考核制度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区域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建立健全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领导干部考核范围。各地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贯彻实施“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扎实落地。
(二)强化经费保障。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建立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机制,强化教育项目规划管理,规范学校财务会计管理,加大教育经费的审计和监督。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按照“以县为主”的原则,完善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足额征收教育专项资金,确保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三)提升实施效能。强化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加强规划的统筹管理、衔接协调、组织实施、监测评估和监督考核,提升规划实施效能。建立以市教育专项规划为统领,县域专项规划为支撑,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为基础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体系。强化各相关规划与本规划目标任务的衔接协调,完善年度计划落实发展规划机制,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强化政策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四)营造良好氛围。以贵阳教育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抓手,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协调各类宣传渠道,建好集新闻发布、政策宣传、互动交流的新媒体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涌现的先进、创新的经验,传递教育新理念、传播教育好声音,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图解︱划未来五年奋斗目标!贵阳教育奋力书写“强省会”答卷
-
-
普天同庆展新篇,瑞才慧聚启鸿图 ——普瑞国际2024甲辰龙年开工致辞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全体普瑞人能够继续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发扬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而努力奋斗。同时,也希望各位合作伙伴能够继续给予我们信任和支持,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넶34 2024-02-20 -
全国首批!贵阳普瑞学校入选拟推名单
近日,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拟推荐名单已出炉,经各市(州)组织申报、省级专家评审,遴选出5个县(市、区)和40所学校,现将拟推名单予以公示。
넶40 2024-01-19 -
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应邀出席科大讯飞2024星火数字产品发布会
1月9日,科大讯飞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举行了星火焕能,数字新生2024星火数字员工产品发布会,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品牌负责人徐凯,产品研发负责人严剑敏应邀出席发布会。
넶101 2024-01-10 -
普瑞国际出席《财经》跨年演讲: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次《财经》跨年演讲为普瑞国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有助于集团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未来,普瑞国际将继续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科技与文化的结合点,为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넶45 2023-12-25 -
普瑞国际集团应邀前往河南省民权进行商务考察
未来,普瑞国际集团、中国供销集团和海尔集团等企业将与民权县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民权县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넶82 2023-12-11